返回

尚姓

首页

尚姓姓氏文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72018年2014年
2013年1412007年2006年137
1995年1441987年1351982年159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19

起源

尚姓主要源自:他姓、姜姓、姒姓。

源自他姓

①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②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源自官职

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源自少数民族及改姓

①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②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④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⑤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

⑦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木染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景颇族尚氏,源出景颇族古老的木染氏部落,后有人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山东泰安、肥城一带。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河北深泽)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这三省尚氏约占全国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尚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两代尚姓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广、浙江(均两名)外,还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过六名。北方诸省中以河南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为罗山人。其次为陕西(八名)和山东(五名)。需要提一下的还有奉天(今辽宁省),有三人入围。

京兆郡: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成立时废黜。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一、 sh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壮、水、怒、布依、景颇、朝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支孙因氏焉。”望出汲郡、清河、上党。

2、或出自鲜卑族。《姓氏考略》注云:“唐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3、今景颇族之尚姓,为“木然”氏所改。《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战国时韩有尚靳;后汉有尚长,字子平,高士;唐代有尚让;宋代有尚祚,景德中副指挥使;元代有尚仲贤,真定人;明代有尚志,同州人;清代有尚兆山。

二、

尚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63%。

尚姓起源:

1、系自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

2、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世居松谟之间,未知得其氏之由。

3、唐时吐蕃有尚氏。宣宗时有吐蕃酋长尚延心以河渭二洲部落来降,拜武卫将军。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5、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6、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尚姓名人:

尚勒,战国时游士。尚衡,唐时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郡望: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历史名人

尚姓古代名人

尚文元朝,字周卿,祁州深泽人,副宰相。元初应征召做书记官,先后做朝仪太保、右侍仪史、出守辉州、户部郎中、大司农丞、少卿、吏部侍郎、道肃政廉访使、刑部尚书、资善大夫、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太子詹事。泰定三年以中书平章政事辞致仕。元贞二年,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数赦;不急之役,宜且停罢。”咸为成宗所嘉纳.,.

尚达明朝,陕西省同州人,官吏。弘治初,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两得其便。

尚衡明朝,同州人,官吏。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

尚雨清朝,山阴人,画家。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

尚可孤唐朝,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松、漠间。初事安禄山,后附史思明。肃宗时降唐,封为神策大将。平叛有攻,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君王。

尚结赞唐朝,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君长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

尚道长宋朝,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阳人,官吏、学者。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有《家集》、《和陶诗》。

尚可喜元末清初,辽东人,藩王。原为明广鹿岛副将,降后金后,受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军征讨南明政权。后告老返乡。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临危受命,在征讨吴耿之乱时,积劳成疾,病死途中。

尚之信清朝,尚可喜之子。其父乞归后,因未能袭爵,遂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不久反正,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叛军。胜利后,被清廷所逮,赐死。

尚云祥晚清民国(1864年-1937年),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同时,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后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尚氏形意拳研究会。

尚秉和晚清民国(1870~1950),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尚秉和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代易学大师,后人用“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评价他。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及《易说评议》等易著之津梁。

尚长汉朝,字子平,汉代名士。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尚长,自子平,河内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

尚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的重要将领。黄巢死后,降唐。

尚仲贤元代,戏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生卒不详。著有杂剧十一种,今存《柳毅传书》,《气英布》。

尚野元朝,保定(今属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学者。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

尚其亨清朝,辽宁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隶汉军旗,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

尚姓近代名人

尚钺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宗武,字健庵;河南罗山县人;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国文学系肄业。1927年南下投身革命。同年9月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尚钺开始研究历史。

尚小云河北省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解放后,历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1976年病逝,终年76岁。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生于直隶天津宝坻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

尚勇(1957.1~),山东梁山人,十八届中央侯补委员,现任中科协党委书记。

尚立洲北京人,青年书法家。曾任北京市门头沟区硬笔书法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尚吉永1968年生人,(中国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国万达集团连续六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万达集团分别位列第357位,第183位。

尚雯婕当代著名歌手,华语乐坛原创电子唱作人。

尚子熠1992年生于陕西志丹县,当代作家,媒体人。代表作《阳光也害怕孤单》《如果青春遇上风》《爱深深深》等,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西北区主席,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副主席。

尚福林1951.11~,山东济南人,前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尚海涛(1940—),河南省孟津县人,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煤矿现代化建设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

郡望

京兆郡: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成立时废黜。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一、 sh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壮、水、怒、布依、景颇、朝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支孙因氏焉。”望出汲郡、清河、上党。

2、或出自鲜卑族。《姓氏考略》注云:“唐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3、今景颇族之尚姓,为“木然”氏所改。《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战国时韩有尚靳;后汉有尚长,字子平,高士;唐代有尚让;宋代有尚祚,景德中副指挥使;元代有尚仲贤,真定人;明代有尚志,同州人;清代有尚兆山。

二、

尚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63%。

尚姓起源:

1、系自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

2、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世居松谟之间,未知得其氏之由。

3、唐时吐蕃有尚氏。宣宗时有吐蕃酋长尚延心以河渭二洲部落来降,拜武卫将军。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5、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6、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尚姓名人:

尚勒,战国时游士。尚衡,唐时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郡望: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姓氏源流

一、 sh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壮、水、怒、布依、景颇、朝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支孙因氏焉。”望出汲郡、清河、上党。

2、或出自鲜卑族。《姓氏考略》注云:“唐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3、今景颇族之尚姓,为“木然”氏所改。《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战国时韩有尚靳;后汉有尚长,字子平,高士;唐代有尚让;宋代有尚祚,景德中副指挥使;元代有尚仲贤,真定人;明代有尚志,同州人;清代有尚兆山。

二、

尚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63%。

尚姓起源:

1、系自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

2、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世居松谟之间,未知得其氏之由。

3、唐时吐蕃有尚氏。宣宗时有吐蕃酋长尚延心以河渭二洲部落来降,拜武卫将军。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5、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6、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尚姓名人:

尚勒,战国时游士。尚衡,唐时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郡望: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一、 sh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壮、水、怒、布依、景颇、朝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支孙因氏焉。”望出汲郡、清河、上党。

2、或出自鲜卑族。《姓氏考略》注云:“唐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3、今景颇族之尚姓,为“木然”氏所改。《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战国时韩有尚靳;后汉有尚长,字子平,高士;唐代有尚让;宋代有尚祚,景德中副指挥使;元代有尚仲贤,真定人;明代有尚志,同州人;清代有尚兆山。

二、

尚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63%。

尚姓起源:

1、系自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

2、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世居松谟之间,未知得其氏之由。

3、唐时吐蕃有尚氏。宣宗时有吐蕃酋长尚延心以河渭二洲部落来降,拜武卫将军。

4、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5、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6、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尚姓名人:

尚勒,战国时游士。尚衡,唐时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郡望: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赐名网 - 专业的宝宝起名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