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艾姓

首页

艾姓姓氏文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882018年2014年
2013年1842007年2006年215
1995年2431987年2591982年19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34

起源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历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镇军辅国大将军艾朝,书法家艾居晦;宋朝画家艾宣,诗人艾可叔,元朝名医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将军艾万年,礼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书艾元徵,武显将军艾肇昌;现代工程院院士艾兴,经济学家艾春荣。

主要源流

汉族艾姓起源

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

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

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少数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

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

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

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外来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

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艾姓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和江西修水一带。秦汉以后,有艾氏族人迁徙到今甘肃临洮、天水和河南平舆、洛阳等地,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北魏时,在汉化改革的推动下,由去斤氏改姓而来的艾氏族人迁徙到北魏新都洛阳(今属河南),与当地艾姓人融合在一起,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叶茂,鼎盛一时。隋唐时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诸省。唐末五代之际,艾姓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远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时,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开来,今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艾姓人人迁。明初,艾姓族群作为洪洞大槐树(今属山西)迁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迁到今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艾姓人迁徙到台湾。清朝时,今山东等地的部分艾姓随“闯关东”的风潮前往今东北三省谋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民国时,艾姓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艾姓主要郡望有陇西、河南、汝南、天水。

爱民堂、东乡堂、天水堂、衍庆堂、孝思堂等。

一、 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女”即“汝”,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

2、郑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

3、《魏书·官氏志》:“去斤氏改为艾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词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哎”。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排行+名”。七女称“艾”,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二、

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

艾姓起源:

1、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

2、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

3、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

4、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

5、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

6、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

7、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艾姓名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

郡望:陇西、汝南、天水,河南。

历史名人

艾姓古代名人

汝艾夏朝,祖籍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

艾侯商朝,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为侯爵。

艾伯坚汉朝,河南省汝南县人,汉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艾江西晋,“五胡乱华”时期南燕牙门将。

艾铨十六国南燕,南燕东平郡太守。

艾僧檦南北朝北魏,北魏肃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间任四门博士。

艾朝唐朝,唐镇军辅国大将军。

艾敬直唐朝,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国。

艾海清唐朝(727?~?),浙江婺州金华县人,历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封清远侯。

艾宰唐朝,字希周,号沧洲,唐长庆元年辛丑科进士,官至治事别驾。

艾居晦唐朝,唐文宗初明经,书法家。著有《开成石经》。

艾颖五代十国,后唐长兴2年状元;后周显德年间官左散骑常侍;宋建隆年间任工部侍郎。

艾筠五代十国,历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少尹。

艾预北宋,浙江省婺州金华县人,北宋户部侍郎。

艾正北宋,先为契丹应州节度副使;后为北宋应州观察使。

艾宣宋朝,南京人,著名画家,善画花竹禽鸟。著有《垂拱殿御扆》、《紫茄图》。

艾高北宋(1009-1064),北宋五迁岭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授上柱国。

艾晟宋朝,今江苏省仪征市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校正、增补了《经史证类大观本草》。

艾钦文宋朝,京口人,名医,被称为“澹轩先生”,有《澹轩类稿》等著作。

艾爕南宋,字椿年,号雪坡,南宋户部侍郎。

艾世法南宋(1186-?),宦名宗正,曾任礼部侍郎,翰林院显谟阁侍制兼理江西摄参军政事,谥文德。

艾彭南宋,字好古,南宋端平二年礼部正奏。

艾可叔南宋,字无可,号臞山,南宋御史中丞,著有《臞山集》、《文江讲艺集》、《钩玄篇》等诗文集。

艾元英元朝,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元朝名医,著有《如宜方》二卷刊行于世。

艾梓明朝(?-1572),陕西米脂县人,明朝一品光禄大夫。

艾维新明朝,曾任明朝辽阳都督。

艾应兆明朝,陕西米脂县人,治军甚严,战功卓著。诰授定国将军。

艾万年明末(?-1635),陕西米脂县人,诰授一品光禄大夫,升大同府总兵官,征西前将军。

艾南英明末清初(1583-1646),曾任明广东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贡图注》、《天佣子集》等。

艾常富明朝,字仕荣,累官至明朝礼部侍郎,勅封忠义国公。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人。

艾能奇明末清初(1579-1649),陕西米脂县人,明崇祯年间大将军、延安王。

艾承业清朝(1642-1684),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授阶光禄大夫,食一品俸禄。

艾元徵清朝(1624-1676),字允洽,号长人,清康熙年刑部尙书。著述主要有《易经会通》等。

艾芳曾清朝(1661-?),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艾质素清朝,陕西米脂县人,诰授武显将军,任镶黄旗副都统。

艾肇昌清朝,陕西米脂县人,镶黄旗副都统,诰授武显将军。

艾显清朝,字无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书画。

艾绍仕清朝,清振威将军。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国,赐名仪凤,赐一品服还朝,改任吏部给事中。著有《艾丰文集》。

艾可久明朝,上海人,明世宗嘉靖41年(1562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傅、御史、衡州知州、山东副使、江西和陕西参政、按察使、南京通政使等。

艾自新明朝,邓川中所人,艾自修胞兄,明朝學者。讲学邓川、大理、太和等地。與其胞弟艾自修齊名,人稱“二艾”。

艾自修明朝,邓川中所人,明朝官員、專研宋儒理學的學者。明神宗萬曆28年(1600年)進士,以县令升湖南辰州知州,所至均有惠政。

艾元征(1624—1676),山东济阳孙耿人,清臣。济阳名士张稷诺的学生,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顺治三年(1646)考中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明年授弘文院检讨。十年(1653)迁左春坊左庶子、兼秘书院侍读。历侍讲学士、秘书院学士,擢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学士。十八年(1661)授国史院学士。康熙二年(1663)擢户部右侍郎,四年转左侍郎,九年调吏部,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年晋刑部尚书。

郡望

艾姓主要郡望有陇西、河南、汝南、天水。

爱民堂、东乡堂、天水堂、衍庆堂、孝思堂等。

一、 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女”即“汝”,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

2、郑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

3、《魏书·官氏志》:“去斤氏改为艾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词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哎”。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排行+名”。七女称“艾”,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二、

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

艾姓起源:

1、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

2、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

3、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

4、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

5、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

6、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

7、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艾姓名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

郡望:陇西、汝南、天水,河南。

姓氏源流

一、 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女”即“汝”,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

2、郑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

3、《魏书·官氏志》:“去斤氏改为艾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词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哎”。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排行+名”。七女称“艾”,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二、

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

艾姓起源:

1、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

2、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

3、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

4、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

5、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

6、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

7、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艾姓名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

郡望:陇西、汝南、天水,河南。

堂号

爱民堂、东乡堂、天水堂、衍庆堂、孝思堂等。

一、 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女”即“汝”,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

2、郑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

3、《魏书·官氏志》:“去斤氏改为艾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词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哎”。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排行+名”。七女称“艾”,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二、

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

艾姓起源:

1、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

2、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

3、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

4、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

5、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

6、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

7、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艾姓名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

郡望:陇西、汝南、天水,河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赐名网 - 专业的宝宝起名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